从英语汉语语言差异看文化不同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文化,看到该社会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汉英语言丰富多彩,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的确需要很大的精力与学问,确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只想就几个方面的一些语言现象的对比,对双方文化作一简单分析。
一、自然环境
汉语中,“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而“西风”则正好相反,有一种砭人肌骨的味道。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便是例证。然而英语的情况却与汉语相异。我们会读到Samuel Butler的biting east winds(刺骨东风),Charles Dickens的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在许多冬日我都看到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等等。关于西风,则有John Milton的And west winds with musky wing(带有芳香翅膀的西风),John Masefield的It'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等等。两种风在两个语言中的味道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双方的自然环境相异也。中国西部高山,东临大海,东风吹来,无比舒心。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则凛凛然,刺人肌骨;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夏日之可畏”,“夏天”常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原因同样是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
在英国,人们见面时总喜欢说Lovely weather,isn't帅之类谈论天气的话语,而在中国,人们见面后总少不了要问句“吃饭了吗?”这是因为英国天气变幻无常,阴雨天多,这样人们便对天气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常常谈论它也是意料中事。而在中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也正由于此,汉语中与“吃饭”相关的词语非常丰富,如“要饭的”、“饭桶”、“吃香”、“吃不消”等等。
更多 英文美文、英语美文、英文短文、英语短文,请继续关注 英语作文大全
四、宗教信仰
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比如,“天公”、“阴阳”、“菩萨”、nun(修女)、lesson(日课)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两个民族宗教观念迥异的真实写照。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如尊天命,行孝道等也可见于日常语言中,如“听天由命”、“天地君亲师”。隋唐时期佛教传人,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这样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英国,则基督教为主要宗教。该教于597年传人英国。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这里既有古英语时期由拉丁语渗入英语的词,如angel(天使)、monk(僧侣)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如religion(宗教)、dean(教长)等,还有现代英语时期从其他外来语中借来的大量的词,结果英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远比其他语种来得多。
五、历史典故
用典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自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中国人会说,“真是马后炮”、“原来是个空城计啊!”西方人则会讲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He's a Shylock(他是个守财奴)。一谈用典,对对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大多感到相当费解,这是因为各民族文化遗产不同的缘故。中国人的典故多源于《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前两个例子一个来自中国象棋,一个来自《三国演义》。而西方人的典故则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橄榄球等。后两个例子便来自莎士比亚戏剧。
再比如夏日夜空中呈现的亮晶晶的白色带状繁星群。汉语称之为“银河”、“银汉”、“天河”等。英语则称之the Milky Way。有“银河”,我们联想到民间故事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是条水深浪急、无法逾越的天堑。而the Milky Way则出自希腊神话,既可指天后Hera给Hercules喂奶时滴下的奶汁凝成的一条路,又可指人间通往宇宙宫殿的一条乳白色大道。这个繁星群带给双方的联想竟有天壤之别!
六、思维方式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望便知。比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见到if,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便了然于胸。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混乱,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几个句子间无连接成分,好像大量动词杂沓堆上,句间关系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但句子的意思却把他们联系起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而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本文地址:http://www.dioenglish.com/writing/essay/10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