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
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
by Edmund Spenser
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
By conduct of some star doth make her way,
Whenas a storme hath dimd her trusty guyde,
Out of her course doth wander far astray.
So I whose star, that wont with her bright ray
Me to direct, with cloudes is overcast,
Doe wander now in darknesse and dismay,
Through hidden perils round about me plast.
Yet hope I well, that when this storme is past
My Helice the lodestar of my lyfe
Will shine again, and looke on me at last,
With lovely light to cleare my cloudy grief.
Till then I wander carefull comfortlesse,
In secret sorrow and sad pensivenesse.
爱是一只行驶在汪洋中的小船
埃德蒙•斯宾塞
爱是一只行驶在汪洋中的小船,
在星辰的指引下航行;
当风暴暗淡了为它导航的星光,
小船将远远地偏离航向。
我的星辰也曾用她的光亮为我引路导航,
现在却被乌云遮挡,
让我在黑夜与苦闷中彷徨,
穿行在暗礁险滩的重围中。
但我依旧充满希望:当风暴雨过去,
海丽丝,我生命中的北极星,
最终定会重放光芒,将我的航程照亮,
用她可爱的光辉驱散我悲伤的阴云。
而在此之前,我忧心忡忡地徘徊在人生之旅,
愁思满怀,独自神伤。
埃德蒙·斯宾塞
埃德蒙·斯宾塞 (Edmund Spe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伟大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田园诗集《牧人月历》、组诗《情诗小唱十四行诗集》、《婚前曲》、《祝婚曲》等,他的诗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优美动听,对后世的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马洛、雪莱、济慈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他在长诗《仙后》中他探索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后被称作“斯宾塞诗节”。
斯宾塞是从杰弗雷·乔叟过渡到莎士比亚之间最杰出的诗人,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布商家庭,1569年入剑桥大学文学、哲学和部分自然科学,毕业两年后便成为了贵族家的门客,同时结识了以菲利普·锡德尼爵士(Earl of Philip Sidney)为代表的英国创新诗歌的诗人。在这些诗人主张的影响下,1579年斯宾塞创作并发表了他的牧歌集《牧人月历》(The Shepheardes Calendar)。1580年,斯宾塞去了爱尔兰,居住在女王赐给他的城堡里,在那里他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 于1590~1596年出版。1598年他的房子在爱尔兰起义中被烧毁,他逃回伦敦,次年死在了那里,被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紧挨着杰弗雷·乔叟。他还著有长诗《克劳茨回家记》(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1595),十四行诗集《小爱神》(Amoretti,1595),《婚曲》(Epithalamion, 1959)等
《仙后》采取中世纪常用的讽喻传奇的形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宗教、政治史诗。诗人原定写12章,只完成了6章和第7章的一部分,共约35000行,但是这部未完成的伟大史诗早已显示出了万丈光芒,像一座辉煌的殿堂屹立在欧洲文学的高峰之上。长诗以亚瑟王(Prince Authur)追求仙后格罗丽亚娜(Gloriana)为引子,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12天宴会,每天派一名骑士去解除灾难,亚瑟参加每个骑士的冒险事迹。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看起来却像一部有趣的传奇故事,很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但是这部史诗显然有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具体地说,该诗作为讽喻传奇,是有具体的象征意义的。
一般说来,《仙后》的寓意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道德或哲学寓意,一方面是历史或政治讽喻。第一方面较为明确,易于理解;而第二方面则较为隐晦(这是文学自古以来难以摆脱的特性),但是有识之士则能心领神会。比如,仙后象征当权的女王伊丽莎白:“谎言(Duessa)”象征罗马天主教会和苏格兰天主教女王玛丽;暴君“大错误(Grantorto)”象征西班牙天主教国王菲利浦,等等。
道德或哲学上的寓意显然是诗人的主要意图。想要真正体会出其中真意,最好不要刻意去理解或破译它。正如很多事情是不可勉强的,如睡觉不可过分要求自己快速入睡一样。理解这样含义深刻的史诗最好心平气和得像充满童真的孩子一样,去直接感受它。也就是说,事先要摆脱各种偏见、定势。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一切旧的思想模式都在逐渐被新的力量摧毁。人类再也不相信旧的枷锁和束缚了,但是新的一切还没有被确立起来。斯宾塞便是借助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极力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柏拉图主义”。他试图通过《仙后》来表达他对人类道德的重新设定。所以,我们想要读懂斯宾塞,必经首先学会忘记。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思想,从头开始去探索人类的思想道德,以至于历史政治。
《牧人月历》或译作《牧羊人日记》(The Shepheardes Calender)是作者最早的田园诗作,是仿照罗马诗人维吉尔等古代牧歌写成的。这十二篇《牧人月历》,每篇正好对应一年中的一个月份,除首尾两首外,都是对话体,主要人物是热情的牧羊人柯林·克劳特。作品描绘了淳朴和谐的乡村生活,赞美人与自然的契合,略带暗讽宗教的虚伪。 虽然,这十二篇田园诗有模仿古典作品之嫌,但也充满了英国精神。
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至今仍是世界最优美的爱情诗。斯宾塞十四行诗延续了与莎士比亚十四行相同的结构:三组四行诗加一个对句。诗歌以八行诗节(octave ) 和六行诗节(sestet)连接最后以一个独立的押韵的对句进行概括。莎士比亚十四行:abab cdcd efef gg,但斯宾塞十四行诗的韵律为abab bcbc cdcd ee。斯宾塞的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注入了当时的的一些新思想,心灵美更胜于外表美,美丽由于诗人的歌颂而得到不朽,人生就像舞台,以及通过对话的运用将民谣体渗入十四行诗中还有诗人所表达的个人主义思想, 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诗歌的中心,向读者讲述他的处境,情感,信念。这就是在斯宾塞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的抒情诗题材。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化问题。中世纪,人被看作是社会的一份子,而十六世纪他却成为一个个体。斯宾塞的诗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与《婚曲》(Epithalamion, 1959)一起出版,这组诗是为了庆祝他与伊丽莎白.博伊尔Elizabeth Boyle的婚礼而作。
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集中收录在他的《小爱神》(Amoretti,1595),其中包括88首献给妻子的爱情十四行,与众不同:
(1)斯宾塞根据诗节的顺序来安排爱情的发展变化。
(2)素材来自Petrarchan conceits和他亲身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斯宾塞的诗看成不仅是对彼得拉克文体的继承,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剖析。
(3)斯宾塞最典型的韵律就是:abab bcbc cdcd ee (the Spenserian form)。
(4)由于巧妙地运用古英语文字书写,诗意却浅显易懂,十四行诗中句法以及表达以其不同寻常的新颖而在十六世纪的诗坛上分外出众。斯宾塞甚至挣脱情爱的束缚更加深入的揭示宗教和道德现象和诗歌创作的联系。它的诗歌是身心的倾诉。
他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一向乐于探索,他在长诗《仙后》(Farie Queen 1590~1609)中探索出一种新的十四行诗格律形式:每节9行,前8行都是每行10个音节,第9行为12个音节,按ababbcbcc押韵,被称作“斯宾塞诗节(the Spenserian stanza )”,拜伦、雪莱都沿用过。由于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在《婚前曲》和《婚后曲》中,斯宾塞融合了古典婚姻颂歌,忒奥克里特式挽歌和意大利牧歌抒情曲等各种手法.后来弥尔顿在他的《莱西达斯》中也沿用了这种手法.斯宾塞从他那个时代直到二十世纪对英国诗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德莱顿,弥尔顿,汤姆逊,柯林斯,格雷,华滋华斯,拜伦,济慈,雪莱,丁尼生和阿诺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他的追随者.斯宾塞的"宏伟风格"随着古香古色的语言和神话引喻的使用而更加光大.这到了弥尔顿手中却发展成一种显得矫揉造作的诗歌语言.后来华滋华斯在1800年为《抒情歌谣集》写的《序言》中严厉批评了这一点,.无论在思想上、语言上、诗歌艺术上斯宾塞对后世英国诗人都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主要启发了马洛,使十音节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了18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汤姆逊、格雷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
本文地址:http://www.dioenglish.com/writing/essay/9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