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学——李嘉诚学英语的秘诀
李嘉诚,男,汉族。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祖家(今属潮州市湘桥区)
语言:潮州话 粤语 普通话 英语
资产:据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65亿美元,折合2000亿港元。
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
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诚诞下两子:长子李泽钜,已婚,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的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现未婚。 2009年,李泽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两人证实恋情,已于2009年4月底在多伦多为李泽楷诞下7磅重男婴,李嘉诚亲自替孙取名“长治”。
⊕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
⊕1932年,9月进入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年底进入香港的中学读初中。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份,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李先生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他从卖塑料花作起,通过努力和奋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公司,成为最著名的华人企业家。
在他的公司,英语是最主要的工作语言,但是我们知道,李先生的校园生涯非常短暂,那么他是怎样学好英语的呢?
一九三九年,由于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李嘉诚的父亲带着全家人逃难来到香港,第二年父亲就染上了肺病,从此,年少的李嘉诚担负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他的英语学习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最初的时候,是同屋的一个女孩子教李嘉诚英文,作为交换,李嘉诚教她学数学。为了生存,他白天做推销员,晚上上夜校学英文。他用报纸练字,一面写满了,又翻过另一面再写,直至整张纸涂满了墨迹。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我现在也是这么干的)天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
李嘉诚天赋高,记性强,经过一年多刻苦努力,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答题解题。
李嘉诚辍学后,却常年不辍自学英语。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英语让李嘉诚受益匪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对《全球商业》采访团队强调。去年,他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提出“成功领袖必备条件”,特别强调领袖必须善用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战争;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那时他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每天晚上十二点以后宿舍就会熄灯,可是勤奋的李嘉诚因为每天晚上去夜校读书,直到熄灯之后才能回来,只好晚上摸黑爬楼梯,一级级往上数,够数了就知道回屋了。
经过努力,李嘉诚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开办一家塑胶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就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英文的学习,他不停的订阅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这些外文杂志提高了他的英语阅读能力,也使他的掌握了塑胶行业的最新形势。
这样的断断续续的学习,使李嘉诚的外语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次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台设备,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自学的英文就研制了这部机器。
为了更好地提高外语交流能力,李嘉诚聘请了私人的外语老师,在工作的间隙教他英语口语。就这样,凭借诚实信誉和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李嘉诚吸引了很多来自国外的客户,也认识了很多国外的朋友,他们都愿意和李嘉诚做生意,并且有一些和他成为长期的合作者。
现在,李嘉诚先生的事业已经扩展到全世界,在他的公司里有很多外籍员工,只要有外国人士在场,甚至是面对记者,他都主动用英语交谈。
终归一句我肯学
早前被《福布斯》选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拥有市值逾7.5亿港元的商业王国,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员工8万人。过去数十年与他直接交锋的,由投资顾问杜辉廉,到汇丰大班沉弼,到手下马世民,都不乏外籍猛人。在不久前的长江、和黄股东大会上,年届72的李嘉诚,畅谈学英文的经验。
“我的英文就不算好,由ABC开始,都未学到Z,日本仔的飞机已经到处放炸弹。正规教育我受过很少,但非正规的教育我肯学。”
1939年,日军犯境,当小学校长的父亲,带着李嘉诚逃离赴港。翌年父亲患上肺病。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到医院探父,想逗病危的父亲高兴:“英文也不算难,我读一段给你听。”爸爸听罢,满面哀伤,“因为他知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环境不许可。”李嘉诚语带哽咽说。
“我的英文是一个同屋女孩教的,我则教她数学。”父亲临终前一天,发觉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留下,只好反问爱子可有话跟他说。李嘉诚很自信地应许父亲,说:“我们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好好。”为了践诺,李嘉诚使出狠劲,一边当推销员,一边上夜校学英文。他用报纸练字,一边写满了,又翻过另一边再写,直到整张纸写得皱皱烂烂为止。
“我住在合群男子公寓,即今日铜锣湾金堡大厦。每晚12时后便会熄灯。我因为上夜校及到工厂跟单,宁愿晚晚摸黑走楼梯,一步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回到家了。”
22岁,开了塑胶厂,他深信到26岁,储够钱,凭着恶补的英文,可以考上大学。岂料一个大户破产,毁了他的梦。但苦学的英文,卒为他打开成功之门。
“50年代在做塑胶花时,我不停订阅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第一本是美国杂志《Modern Plastics》。他又飞到英美参加塑胶展,掌握最新形势。
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瓶子的机器,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自学的英文就研制了这部机器。“它至少让我赚了几万港币。”他开始请私人老师,每天7时上班前,教他英文。
他发达的重要一步,老外帮了很大的忙。
“我第一单大生意的公司就是洋人,有一次他在临下货时,突然告诉我,他没钱给。我说:`没关系,让我先截单,货可以再卖过,最多是亏掉纸盒的钱。’后来,有个外国人每半年就下订单。原来,他就是先前那个介绍来的。”李嘉诚亦试过用英文骂老外。
“有个客户的女婿,竟用英文侮辱中国人,我吞不下这口气,用英文骂回他,说我不做这单生意了!结果还要他的岳父来道歉。我做回他的生意,不过收贵些。”
“80年代初中英会谈期间,不少公司都停留在业务本地化的阶段,但我的考虑是公司要发展得大,就一定要向海外发展,说到海外发展,就什么人都一样。因此我的公司里,什么(国籍)人都有。”他并没因自己带潮州口音,而避讲英语或避请洋人,由开会到接受访问,只要对象是洋人,他一概英语对答,毋须翻译。
但他总嫌自己看英文看得慢,遇有好文章,有时要中译后才看。去年在剑桥大学领取荣誉博士学位时,他抱憾地说:“如果是自己读回来的,我会开心好多!”
人生的幸与不幸,一时半刻很难看得清。“忧患不一定带来智慧,但会扩大人的体验,令我们审慎客观。考验式的经历,也让我们超越既定观念与偏见的束缚。”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说。
60年后的今天,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
一本靛蓝色麻布仿古封面的演辞集,上刻六个银白色楷体字──“知识改变命运”。这本书,收纳李嘉诚历年重要演讲与文章,也为他的人生下了注脚。乍看淡然无味的六个字,却让他从当年逃难、失学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而后成就前所未有的华商传奇。
本文地址:http://www.dioenglish.com/writing/method/4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