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胜潮—学英语贵在坚持
费胜潮,湖北省武汉人,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温家宝总理翻译,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50多个国家。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中,常常能在中国领导人身边发现他的身影。
1980年—1986年就读于武大附小;
1986年—1992年就读于武汉外国语学校;
1992年—199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
1996年,外交部在鄂招聘翻译,招聘考点设在武大。费胜潮凭着极富磁性的嗓音、出色的口语、扎实的学科基础;赢得考官的好感,顺利通过招聘考试。当年11月,正式成为外交部英语翻译;
费胜潮曾随财政部代表团访美,并被派到欧盟学习同声传译,学成归国后,多次随外交部部长出国访问,并担当国际会议的翻译。2008年和2009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时,他都担任翻译。
费胜潮应邀回到武汉外国语学校,与母校400余名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精彩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
为外交部翻译室“招生”
费胜潮说,接到母校邀请后,他立即向外交部请示,得到肯定答复才决定回汉。他说,回汉前,外交部有关领导交待,除了看望老师,还要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外交部翻译室“招生”,希望英语拔尖的外校学生,今后能到外交部工作。
高峰时,一年出差140余天
当翻译非常辛苦。费胜潮说,自己经常出差,高峰时,一年有140多天出差在外。一天凌晨,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正在琢磨自己是在印度还是别的什么地方时,妻子关切的询问才使他想起,是在北京的家中。在外交部工作11年,费胜潮曾出访过50个国家和地区。
注意积累会有收获
1996年,外交部在武汉大学招聘,费胜潮通过了人事和外交部专业考试,面试时,考官要他回答对国企改革的看法。由于平时对此多有关注,他顺利地通过了面试。他说,从事翻译工作,如果平时了解相关知识,翻译起来就相对容易,即使是“临时抱佛脚”,也比“不入门”好。他建议现场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学英语贵在坚持
有同学问:学英语有什么心得?费胜潮说,欲速则不达,贵在坚持。“学英语,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他说,与其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学8小时,还不如坚持8年,每天学1小时。他建议,每天早上用半小时大声朗读,掌握语音语调,同时,多看简版英文原著,多听磁带。同时,要学以致用,用而促学,会用英语,才会更有兴趣。
费胜潮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外交翻译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大而不强,结构失衡
2 重外轻中,重口译轻笔译
3 翻译的中国特色(指仍带有中式英语)
4 中国特色的翻译(如不折腾,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词汇的翻译)
5 萝卜快了不洗泥
对于外交翻译的基本素质,费胜潮介绍周总理曾指出应是:站稳立场,把握改革,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而费胜潮自己总结为:
1 靠得住
2 有本事:专业技能;文字功底;知识面;学习能力;实践经验。
3 守纪律
4 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外交翻译如同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紧张,但是不能过度紧张。而英文的翻译是压力最大的。因为现在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要不怕被纠错,抗压能力要强。
5 好身体:外交部的高翻们一般都是按照世界时间上班的,遇到突发事件要迅速反应。经常出差,有时候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是常有的事。
费胜潮还介绍了外交部高翻们的一些笔译和口译训练:
笔译训练:
1 脱产训练 :背固定译法,常用词汇的译法;行文格式的掌握;笔译成品的学习;笔译的练习;练习讲评。
2 在岗提高:初稿--与改稿者商榷花脸稿--再修改
3 交流互鉴 :跟踪形势--专家讲座--译协讨论--内部研讨--定期不定期整理词汇译法
口译则为国内训练 + 国外留学:
1 记忆练习是前奏,是基础。要抓住头尾和主线。起始点要记清。
2 笔记练习 需要重点训练,也是最耗时的。
3 同传练习:记忆和笔记是基础,统筹兼顾是难点。
4 实战磨炼--每日练习--每周考核--集体练习--半年考核--年终考核
他当时就是经过魔鬼训练之后,有工作,然后有去欧盟翻译司学习同传。他说最开始的脱产训练,上午一般就是笔记的训练,听新闻,每一条新闻都得一条一条的过。下午则一般进行专题的训练。可能每天不同专题,再学习该专题的词汇。每周都会有考试,考察这一周所学词汇是否记住。有时候,为了增大压力,还会把考试的最后两名公布出来,希望以此来激烈大家。高翻室的竞争很激烈,但是这种竞争更多时候是一种良性竞争。凭实力说话。
他也强调笔记记得是骨架,血肉都应该在脑子里。一般人可以采用先跟读新闻联播,再跟读BBC,VOA之类的,再到直接同传慢速voa来练习。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他自己在做外交翻译时的一些小趣事,并且现场请了两个人做复述,费胜潮本人还亲自做了口译笔记的演示。
交流会上,武汉大学外院的师生与费胜潮近距离接触。他介绍了外交部的情况,因为武大学子每年都有进外交部的,可能大家对外交部招人的流程,标准以及相关事宜都很关注吧。他笑着说,进了外交部可以说是生活不用愁,但是发财也基本不用想了。因为外交部的工资是不可能高过企业的,如果以赚钱为目的,肯定是不行的。而进外交部,更要求大家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业务素质。爱国是要发自内心的,国家的利益始终摆在首位。
后来进入互动环节。关于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学习问题,费胜潮开玩笑地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说他自己的二外是法语,但是学的不行。到现在都一直很后悔,很遗憾。比如说伦敦峰会上,如果萨科奇突然说句法语让他翻,他估计也懵了。在外交部高翻室,英文处的同志们普遍二外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法语处和其他非通用语的同志倒是英文都很好,这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情况来说,现阶段是哪个专业,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毕竟以后出去自己的优势还是在本专业语言,何况每个人每个阶段都要抓住主要矛盾。有余力再去学自己有兴趣的,或者专攻某一方向。虽然现在全民都在学外语,很多人也说外语竞争很激烈。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相信外语人才还是有很大市场的,查查027。
费胜潮还在交流中提到了北外高翻,现在有很多人说现在扩招,导致每年那么多翻译毕业,使行情不好。但他认为,不管招多少人,每年毕业的高精尖人才还是少数。而只有这些人才会对市场有真正的冲击。所以每个人把自己的实力打造好,是金子一定会发光。想进高翻室,先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再通过外交部考试,再通过高翻室的考试。如果没有通过高翻室的考试,仍可以选择去外交部其他部门工作。
费胜潮还鼓励武大的校友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每一分钟都是自己的。在学校学习每一门课都是有用的。就算我们没有兴趣,也应该保证课堂的质量。他举例说,当时他上学的时候,学习文学史觉得很痛苦,背英国历代的王室也觉得很痛苦。可是到了工作中,就遇到领导人问这个人是哪个家族的?这个王子和那个公主是什么关系?如果接触到女王,或者其他人士,谈话的话题也可能会设计到艺术,文学。所以说学习文学史是肯定有用的。
当然,交流中也不乏轻松,费胜潮讲了个笑话,说是有一次做一个宴会的翻译。三个翻译,所以决定三个人轮流翻译,这样大家都可以有时间吃饭,他本人是第三个去翻译的,坐在首长旁边的是一位印度领导人,印度领导人就对他说“Have you been to India?”他本人想都没想,直接给首长翻译了“您去过印度吗?”结果首长很无奈的说,"我都回答他两遍了..." 原来那个印度领导人是问翻译有没有去过印度,可是每个翻译都以为是问首长的,所以每个人都给首长翻译了一遍。
今年 36岁的费胜潮出生于江城武汉。父亲费蒲生是一名大学教师,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塑造。费胜潮的中学生涯是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度过的,那时他对航空、船舶、兵器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到一年他便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中文版图书,于是不过瘾的他又找来相关的英文版图书阅读,这在无意中激发了他学英语的热情。很快,费胜潮成为了学校里的英语佼佼者,常常参加校园里举办的英文辩论赛。
高中毕业时,发展全面、英语出众的费胜潮考入武汉大学。一进大学,费胜潮便选修了经济 学的双学位,并先后加入学校多个社团。足球场上,肤色较深的他常常在对方的严密防守中找到空当,给对方制造危险,同伴们都叫他“黑马”。
1996年初夏,当同学们正忙着看招聘广告时,出类拔萃的费胜潮已经拿到了某世界顶尖级 外企的录用通知。但紧接着,外交部来到武汉大学招收翻译人才,费胜潮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去试一试。
费胜潮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海选、初试。复试时,考官让费胜潮用英文谈谈对国企改革的看法。这时,平时对时事的关注发挥了作用,他滔滔不绝地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几位考官面带微笑,彼此会心地点了点头。
本以为大学期间的优异成绩能使自己在外交部大展宏图,谁知艰苦的军训结束后费胜潮才 得知:每年像自己这样被招进外交部的名校尖子生有 200多人,通过半年的“魔鬼训练”及层层考试,最终只有 4~ 6人能进入翻译室英文处。
一天,一位前辈把大家带进一个房间,里面放着一台小电视,滚动播出英国BBC和美国
CNN两个频道的新闻。就在大家疑惑不解为什么一个电视机要不断地换台时,前辈发话了:“你们先听着吧。 ”几分钟后,前辈再一次发话:“现在你们把原话记下来。”大家一愣,拿起笔来才发现,刚才听到的一句也没记住,大家这才理解外交翻译的要求:不仅要翻译功底好,而且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能在第一时间把过去几分钟内听到的话一字不漏地翻译出来。而这些,绝非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经过近半年的训练,瘦了一圈的费胜潮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外交部英语翻译。
在工作初期,费胜潮曾随财政部代表团访美,并被派往欧盟翻译总司学习同声传译。学成归国后,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并担任国际会议的翻译。他工作出色,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由于现任国家领导人大多有极强的工科背景,熟悉工业领域,提问非常专业,而外交部翻译们又多为纯语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提前几天接到任务后,费胜潮便要立即展开准备工作。有一次,他得知温总理在行程中有可能会参观某光纤厂,便立即上网查看那家企业的概况,并且将所有专业词汇牢记于心。尽管费胜潮苦下工夫,但在翻译时还是遇到了“拦路虎”,不知道一个新出现的词怎么翻译。情急之下,他只好询问身边的陪同人员,了解清楚后才根据意思翻译出来。事后,温总理并没责备费胜潮,而是温和地告诉他:“不会翻译不要紧,翻译错了可不行。 ”总理的严谨、宽容让费胜潮深为折服。
经历了这件事,费胜潮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涉及可能被参观的企业时,费胜潮不仅要求自己清楚该企业的运营情况、主要产品,还要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机器的工作原理,甚至向团队、教授请教。有时他提出一些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问题,专家们都难以相信他是文科出身。
在别人看来,无论是费胜潮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他所处的位置,无疑都是风光十足,只有他自己清楚风光背后的付出与辛苦。由于现任国家领导人大多有极强的工科背景,熟悉工业领域,提问非常专业,而外交部翻译们又多为纯语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接到任务后,费胜潮总要提前几天展开准备工作。随着经验的丰富,费胜潮的表现愈加出众,并逐渐有了在记者招待会现场翻译的机会。
但因为事先不知道刁钻的记者们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领导人会作出什么样的回答,所以费胜潮日常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辛苦。为了熟知政策,费胜潮必须阅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人民日报》社论;为了补充信息,他要关注媒体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阅读外电、外报,上网浏览信息等等,一切可能在记者会上会被涉及的内容,他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人们常会看到翻译在领导人身后飞快地记录着,那么他们的笔记本上都在记录着什么呢?他们又是怎么做到快速记下话语然后来翻译的呢?
费胜潮介绍,他们一进入翻译室就要经历“魔鬼训练”,“每天都是大量高强度的培训,一天长达8个小时,培训内容包括记忆、笔记和同传。”
“魔鬼训练”中最难的是笔记,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从一开始只能记下大意到后来逐字逐词地进行复述和翻译。笔记中可以使用中文、英文、数字和符号,每一个人都还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技巧和偏好。对于这些使用符号辅助记录的笔记,翻译们笑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书”吧。
那么“天书”里面究竟在写些什么呢?费胜潮介绍,比如“继续”他就会用横着的箭头表示,上升的箭头表示“发展”,拒绝则是一个叉,同意则是一个对勾。符号也能表示一句话,“很高兴见到你”就用一个笑脸表示。
在“天书”中,一些特定的词汇也能用符号或者数字来表示,“六方会谈”就会记录成6加上一个圆圈,5个常任理事国就会写成“p5”。
“我们会快速地记录下来,然后依据笔记的提示完成翻译任务。”费胜潮说。
外交部的高级翻译在工作中还有一项就是提供双向翻译,“像英、美、俄、日等国家都有外中翻译力量,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供双向翻译,也就是给外国的领导人做翻译。”
在给外国领导人做翻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讲究呢?费胜潮说,由于各国领导人语音各异,所以最好能找到该领导人的视频音频材料,反复聆听他的发音,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领会并翻译他的话。
追踪外国领导人的发言材料,高级翻译一般都会在联合国网站搜寻联大讲话记录,另外外国政府网站上的视频也是他们搜寻的重点,“里面会有他们的近期讲话,我们会着重看他的关注点在哪里,看他在一些重大的国内以及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看法,然后从词汇、语言、政策上做相应的准备。”
本文地址:http://www.dioenglish.com/writing/method/43223.html